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二
应朋友建议,整理机器翻译“胡说“系列,名为胡说,实为干货,和大家分享。根据时间先后和相关度排序,个个精彩哦,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续写“胡说”~
感谢各位作者的干货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一、作者:朱靖波,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小牛翻译创始人
看到两位老朋友老崔和翻译驴,还有一位好像从未谋面的翻译乙发表了“对MT的十点胡说”,我也来凑凑热闹,凑几点华为陈总所说的“废话”,中间有玩笑之语,有不当之处,希望谅解。
1. 机器翻译最初动机是替代人工翻译,结果遭受ALPAC报告(即美国科学院成立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1966年11月公布的《语言与机器》的报告,报告明宣称“在目前给机器翻译以大力支持还没有多少理由”,还指出机器翻译研究遇到了难以克服的“语义障碍”。在ALPAC报告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机器翻译研究进入低潮)棒打一通,从此沉默十多年,痛定思痛,不敢再提此事,认识到翻译不是那么好玩的,只有一群吃瓜群众还经常鼓动搞“颠覆”。
2. 从规则方法到SMT再到NMT,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我估计目前机器翻译水平相当于五年前语音识别技术水平,隐含语是五年以后的机器翻译就像今年的语音识别。
3. 通用的机器翻译系统只是赚个吆喝而已,没有很好的变现能力,真正能够赚到钱的是垂直领域机器翻译应用,因为用户希望得到符合自己口味的机器翻译系统,不愿付钱购买快餐类的机器翻译系统。
4. 从宣传文稿上看,目前最差的机器翻译系统是Google翻译,因为被每家进行残酷无情的碾压,其实最本质的一点是Google翻译不需要靠吹牛来证明自己无法撼动的实力。
5. 目前机器翻译领域最让人迷惑的事情就是业内有很多家排名第一的机器翻译系统,也许世界上本来就只有并列第一或者并列倒数第一。
6. 在残酷市场竞争中,鄙视机器翻译的人工译员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自己鄙视掉。
7. 其实还有99%以上的语言对处于机器翻译沙漠地带,稀缺资源型语言翻译将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毕竟技术没有国界。
8. 虽然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迅速,但技术壁垒难以形成,学术界高手如云,真正能够形成壁垒应该数据壁垒+行业应用资源+工程打磨积累三者融合。
9. 目前还有争议的是机器翻译到底是否需要语言学知识,将来“需要理解的方法”和“不需要理解的方法”说不定还有一争高低的机会。
10. 机器翻译是否能够形成风口尚未可知,成为一个赛道有可能,爆发趋势已经形成。
二、作者:崔启亮,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2018年刚开始,1月2日国内资深自由译者娄东来(网名“翻译乙”)通过微博发表了他关于机器翻译(MT)在翻译工作中应用的十点思考。1月3日凌晨,从事人机交互翻译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黄国平博士(网名“翻译驴”)也通过微博和微信发了关于机器翻译的十点说明。
我对机器翻译的应用很感兴趣,受娄黄两位网文的影响和启发,遂成此文。这篇杂谈不是针对娄东来和黄国平两位观点的回应,而是关于机器翻译在翻译实践应用的个人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我无意冒犯您,如果哪个观点冒犯了您,那不是我的本心,欢迎与我交流和商榷。
1. 市场和客户是决定如何做好翻译的内在推动力,决定翻译需求的不是译者,而是市场和客户。在市场面前译者和翻译公司都是弱者,客户对翻译质量和交付速度的要求,决定是否使用机器翻译,如何使用机器翻译。
2. 当前机器翻译译后编辑(Post Editing,PE)的工具性能较差,缺少适合译者译后编辑的软件,将影响机器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翻译环境,改进机器翻译技术的工程能力,是今后技术实践者的一个方向。
3. 限制机器翻译应用的不是机器翻译技术不成熟,而是译者对新技术的思维意识。早期的鸟儿有虫吃。在机器翻译应用方面,做引领者比做跟随者获得的收益更大。在商业翻译应用看来,没有效率的译者,无法满足翻译交付速度越来越快的要求。
4. 现在的通用机器翻译虽然译文质量比资深译者还有很多差距,但是已经超越很多普通的翻译人员,而且机器翻译深度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超过人类译者。汽车刚发明出来的时候,马车车夫经常嘲笑汽车跑得比马还慢,而且经常抛锚,现在的汽车和高铁速度早已将马车抛在后面。对翻译质量的要求是多层次的,并不是所有译文都要求达到出版级质量,机器翻译更是适合基本信息浏览质量层次的翻译任务。
5. 未来的翻译工作竞争不仅仅是翻译人员与机器翻译的竞争,而且是精通翻译技术的翻译人员与对翻译技术一无所知的翻译人员。机器翻译淘汰不合格的译者,提高高级译者的地位和价值。职业译者从不担心机器翻译抢夺饭碗,而是积极应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6. 机器翻译无法完全代替译者,但将重构翻译业务和翻译形式,如果当前的翻译公司,不积极应对机器翻译的影响,今后翻译业务将越来越面对成本和时间的交付压力。机器翻译将产生更多翻译新需求,诞生更多语言处理的新职位。例如,机器翻译语料处理、机器翻译译前编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机器翻译译文质量人工与自动评价等。
7. 机器翻译不会是职业译者的竞争者,而是职业译者的助手。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人机交互是翻译的新常态。翻译不是语言服务的全部,而只是一个很小的工作,当前的机器翻译只是部分解决了语言服务的初译任务,语言服务的内容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质量保证都是语言服务的组成部分,当前的机器翻译还没有直接影响这些工作。
8. 当前的机器翻译工具翻译文学作品质量不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文学翻译不是机器翻译的应用场景。在机器翻译研究者看来,很多文学翻译没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嘲笑当前机器翻译翻译不好《红楼梦》是对机器翻译的应用场景不了解,如同从秦朝兵马俑穿越到现在的秦俑嘲笑现代人打手机是“自说自话”。
9. 机器翻译技术的应用将淘汰不合格的译者,却与不合格的译者无关。颠覆当前翻译公司翻译业务场景的不会来自翻译行业,而是互联网行业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初期的研发机器翻译是为了国家国防信息安全,而不是为翻译公司和译者服务。随着机器翻译的技术进步,效率低下的人工翻译无法使用快速交付的翻译要求,必然被机器翻译取代。
10. 积极应用机器翻译提高翻译效率,是职业译者的基本要求。面对机器翻译的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翻译任务,如果译者不会使用最新翻译工具,不是当今优秀的职业译者。如同新式武器装备士兵,如果士兵拒绝使用新武器,只会使用石头作为武器,那是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
三、作者:韦忠和,厦门市翻译协会会长,厦门精艺达翻译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几天,有资深译者、机器翻译研发人员、高校翻译教师围绕机器翻译技术应用谈了一些观点,也有行业领袖对人工智能时代译者角色的思考,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波的讨论。因立场不同,角度各异,观点大相径庭。在精艺达翻译公司2018年度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也来谈谈个人的看法。因为我是语言服务业的老兵,我的角度当然是语言服务企业。同样分为以下十点:
1. 机器翻译技术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可以预见将有更大的进步。
2. 当前机器翻译质量离专业翻译所要求的交付质量总体上还有不小差距。请机器翻译各大牛们继续努力。
3. 机器翻译的各种应用,如阅读辅助、旅行助手等,帮助更多人打破语言屏障,促进了人类沟通。
4. 机器翻译触及了人工翻译不能企及和满足的新领域、新场景和新客户,是社会发展的福音。
5. 机器翻译代替部分人工翻译工作不可避免,但翻译仅是语言服务众多环节中的一环(生产环节中的初译),非服务全部或本身。语言服务的内容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质量保证等等重要的组成部分,机器翻译技术还没有直接影响这些工作。
6. 虽然语言服务的基础是翻译,但语言服务所具有专业服务的特性如专业化、定制化、职业责任、人性化,等等,这些特点更难以被机器翻译所替代。
7. 职业译者和语言服务公司都应该大胆利用人机结合来提升翻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交付速度。
8. 人工译者应该比机器翻译多走一步:在机译成果上,加入专业人员的专长,如常识、审校编辑、查证及各种人性化服务。
9. 有规模的传统翻译公司应该利用机器翻译技术定制私有化的引擎,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快服务,让公司积累的语言资产增值。
10. 应探索利用机译技术提供新服务,满足原来传统服务不能企及的领域、场景和客户。
总之,从市场及我们自身经验来看,翻译市场在增长,高质量专业人工翻译服务的需求同步在增长,专业语言服务不可替代。但是,技术进步推动了客户需求、市场形态和生产模式的变化,专业语言服务需要升级,应充分利用技术发展的成果,加强服务的专业化、定制化、时效性、职业责任、人性化等,提高客户满意度。
-End-